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一包養 關于檢查《中華國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實施情況的報告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13afb78bb57.60607340.

9包養月2日,中國人年夜網發布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2022年8月3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上做的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國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全文如下:

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

關于檢查《中華國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實施情況的報告

——2022年8月3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上

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委員長 栗戰書

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常務委員會: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主要講話、作出一系列主要唆使,構成了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是漂亮中國建設的科學指引和最基礎遵守。十三屆全國人年夜及其常委會深刻學習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緊緊圍繞黨中心決策安排,把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包養妹立法包養網、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終抓在手上,連續五年開展年夜氣淨化防治法、水淨化防治法、泥土淨化防治法、固體廢物淨化環境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10部生態環保法令和相關決定的執法檢查,栗戰書委員長6次擔任執法檢查組組長,10次帶隊赴處所檢查,規格之高、力度之年夜、影響之廣、成效之好史無前例,為依法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人年夜貢獻。

依照執法檢查任務設定,執法檢查組由栗戰書委員長擔任組長,張春賢、沈躍躍、丁仲禮副委員長、楊振武秘書長和環資委高虎城主任委員任副組長,成員由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和部門全國人年夜代表共31人組成。3月至6月,栗戰書委員長和三位副委員長分別帶隊,赴黑龍江、山西、西躲、寧夏、福建、四川、江蘇7個省(自治區)開展檢查,檢查組深刻到20個地市,召開16次座談會,聽取處所當局和有關部門的匯報,實地檢查了101個單位和項目。同時,委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年夜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法令實施情況開展了檢查。

這次執法檢查有幾個特點:一是始終堅持以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為最基礎遵守,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作為嚴重政治任務貫穿執法檢查全過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唆使精力,以法治思維、法治方法推動黨中心決策安排貫徹落實。二是堅持依法監督,緊扣法令軌制規定,逐條對照法令條文,檢查法定職責能否實行、法令責任能否落實、法令執行後果能否明顯,推動在法治軌道上管理淨化、保護生態環境。三是堅持全過程國民平易近主,充足發揮人年夜代表感化,在執法檢查的全過程、各環節邀請人年夜代表參加,召開五級人年夜代表座談會,全國人年夜常委會辦公廳會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年夜常委會組織475名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帶頭貫徹包養俱樂部實施法令,當場就近就便開展監督。四是加年夜法令學習宣傳力度,2900多萬人參加“學習強國”環境保護法知識專項答題,各地人年夜組織41萬余人參與問卷調查,無力推動黨員干部和社會公眾學習法令知識,進步法治意識。五是科學開展評估。委托有關技術機構對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進行第三方評估,進步監管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六是堅持高低聯動,構成了人年夜監督強年夜協力。各地人年夜常委會高度重視,遼寧、山東、廣西、新疆等省(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年夜常委會主任帶隊開展執法檢查,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所到的7包養個省(自治區)人年夜常委會同步開展執法檢查,黑龍江在認真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后,周全開展“回頭看”,依法推動發現問題整改落實。北京、吉林、上海等地戰勝疫情影響,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平安有序扎實開展執法檢查任務,推動法令有用實施。

一、我國環境狀況發生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以習近平同道為焦點的黨中心把生態文明建設納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漂亮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堅決向淨化宣戰,以史無前例的力度抓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全地區、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一)環境質量顯著改良。淨化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如期完成,生態環境加倍優美。與2015年比擬,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均勻濃度降落34.8%、降至30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進步6.3個百分點、達到87.5%,重淨化天數減少53.6%,不少處所空氣質量達到歷史最好程度。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進步18.9個百分點、達到84.9%,劣Ⅴ類水體比例降落至1.2%。長江畔流全線連續兩年達到Ⅱ類水體,黃河支流全線達到Ⅲ類水體。包養網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率進步約12.9個百分點、達到81.3%。全國受淨化耕地平安應用率和淨化地塊平安應用率雙雙超過90%,周全制止洋渣滓進境,突發環境事務數量逐年降落。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社會公眾認同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良或改良的占比達88%,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國民生涯的“幸福指數”同步晉陞。

(二)綠色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構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式、產業結構、生產方法、生涯方法,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和實踐融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黨的十八年夜以來,我國累計裁減鋼鐵產能近3億噸,2021年煤炭消費占比降落到56%,清潔動力消費占比進步到25.5%。全國單位GDP能耗降落、用水量年夜幅下降,我國可再生動力開發應用規模、新動力汽車產銷量穩居世界第一。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三)生態系統獲得持續修復。黨的十八年夜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叢林覆蓋率達到23.04%,叢林蓄積量進步到175.6萬億立方米,叢林覆蓋率和叢林蓄積量連續堅持“雙增長”,我國成為全球叢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2021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包養.1%,濕地保護率達到52.65%。水土流掉面積較上世紀80年月監測最高值減少97.76萬平方公里,水土流掉面積和強度“雙降落”,荒涼化、沙化地盤面積“雙縮減”,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生態平安樊籬越來越穩固。

(四)生態環保法令體系基礎構成。黨的十八年夜以來,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堅決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加速生態環保領域立法程序,實現了從量到質的周全晉陞。2014年周全修正的環境保護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年夜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改案,將生態文明寫進憲法。憲法和67件法令對生態環保作出規定,涵蓋法令體系所有的7個法令部門。本屆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先后制訂或修正泥土淨化防治法、固體廢物淨化環境防治法、生物平安法、長江保護法、濕地保護法、黑地盤保護法等生態環保法令17件次,作出關于周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的決議,正在審議黃河保護法等3部法令草案。兩次修改刑法,下降環境與資源保護犯法進罪門檻,將環評、監測弄虛作假納進刑事制裁范圍,強力震懾了生態環境違法犯包養甜心網法行為。她這才想起來——這些人正在錄製知識競賽節目,她是今朝,現行有用的生態環保類法令有30余部、行政法規100多件、處所性法規1000余件,初步構建起以環境保護法為統領,涵蓋水、氣、聲、渣等各類淨化要素和山川林田湖草沙等各類天然生態系統,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法令體系。

(五)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各地各部門深刻學習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認真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法令包養法規,保護環境和綠色發展意識顯著增強,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深刻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川林田湖草沙是性命配合體”“人與天然和諧共生”“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金句家喻戶曉。國民群眾對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環保與平易近生需求的關系、環保與生涯幸福的關系,有了加倍深入的認識,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涯方法成為新風尚,公眾運用法治方法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晉陞。

二、法令實施進展及成效

環境保護法修訂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刻學習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堅決落實黨中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安排,認真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令法規,依法管理淨化、保護和改良生態環境獲得顯著成效。

(一)環境保護法定職責不斷落實

落實法令第26條關于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察評價軌制的規定,制訂《中心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察辦法》,明確了中心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壓實了當局主體責任。各地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廣泛成立了黨委、當局重要領導負責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制訂責任清單,統籌協調處理嚴重問題。江西、貴州、西躲等地出臺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考察評價的剛性約束。

國務院及處所當局認真實行法定職責。落實法令第27條規定,國務院每年向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縣級以上國民當局認真實施環境報告軌制,依法接收人年夜監督。浙江樹立省市縣鄉四級當局環境報告軌制,云南省將環境報告完成情況納進對處所和部門考察內容。落實法令第7條規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淨化管理科技研發,環保技術總體程度年夜幅晉陞,為科學治污、科學修復供給了無力支撐。落實法令第8條規定,各級財政部門將生態環保放在主要地位優先保證,財政資金投進力度不斷加年夜。黨的十九年夜以來,中心財政累計設定生態環保相關資金20272包養站長億元,年均增長5.12%,山西、湖南、廣東、四川、寧夏等地持續加年夜投進力度,多地生態環保資金投進增幅高于普通公共預算支出增幅。各地各部門借助“六五”環境日等開展情勢多樣的宣傳活動,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法令法規和環保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營造保護生態環境傑出氛圍。

(二)依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周全綠色轉型

法令第4條明確“國家采取有利于節約和循環應用資源、保護和改良環境、促進人與天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辦法,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各地各部門落實法令規定,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周全綠色轉型。落實法令第13條規定,國務院出臺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福建、湖北、海南等地出臺生態省建設規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融進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落實法令第46條規定,加速裁減落后產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程度項目自覺發展。落實法令第40條規定,采取無力辦法推廣清潔動力生產應用,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應用。落實法令第21條請求,鼓勵和支撐各類環保產業發展,2021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8.4萬億元,年均增速10%以上。落實法令第36條規定,節能環保產品占同類產品當局采購規模比例超85%。

(三)生態環保配套法規不斷健全

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加強行政法規規章制訂,印發排污許可治理條例等法規,生態環境部在法令實施當年印發按日計罰、查封拘留收禁、限產停產、信息公開等配套辦法。最高國民法院、最高國民檢察院等單位制訂環境淨化犯法、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侵權責任糾紛等20余件司法解釋,無力推動法令軌制落實落細。各地人年夜及其常委會將生態環保作為重點領域,加速立法程序。天津市率先出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江包養金額蘇制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法規72件,占比近80%。不少處所出臺一批解決實際問題的“小快靈”立法,吉林、黑龍江制訂黑地盤保護應用條例,依法保護好、應用好“耕地中的年夜熊貓”。河北制訂白洋淀生態保護條例,內蒙古制訂胡楊林保護條例。京津冀、長三角加強區域協同立法,云貴川開展赤水河道域保護配合立法。同時,加強生態環保領域規范性文包養意思件清算。2018年到2019年,全國人年夜常委會法制任務委員會貫徹落實相關決議,連續兩年開展生態環保領域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算任務,催促各地修正814件、廢止127件處所性法規,推動制訂機關及時修正、廢止或從頭制訂37件部門規章、456件處所當局規章、2件司法解釋以及1.1萬余件各類規范性文件。

包養軟體四)環境保護重要法令軌制不斷落實

落實法令第16條規定,不斷完美標準體系。“十三五”期間共制修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673項,增長幅度為歷次最高。截至2021年末,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總數達到2243項,此中強制性標準201項。依法備案的處所生態環境標準總數達到336項。落實法令第17條規定,樹立健全環境監測軌制。完成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基礎完成省以下環保監測機構垂直治理改造,實現了從“考察誰、誰監測”向“誰考察、誰監測”的轉變。強化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責任,構成覆蓋全國近2萬家重點排污單位的自動監控網絡。落實法令第20條規定,區域流域聯合防治機制有序推進,全國23個省份樹立12個涉危險廢物的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或協議。落實法令第45條規定,周全實行排污許可軌制,全國334.04萬個固定淨化源所有的納進排污許可治理,實現年夜氣、水、固體廢物等多淨化物協同管理。堅持損害擔責原則,樹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軌制。2018年到2021年,各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13萬件,賠償金額超過117億元。落實法令第53、54條規定,生態環境部及時、準確、周全公開環境質量等生態環境信息,各地積極摸索信息公開方法,公眾參與有序推進。落實法令第57條規定,樹立健全舉報、聽證等軌制辦法,河南、陜西、甘肅等地樹立有獎舉報軌制,“十三五”以來全國接受群眾舉報326萬多件。

(五)用法治氣力助力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

落實法令第四章規定,加強年夜氣、水、泥土、固體廢物淨化防治,依法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年夜氣淨化防治,2021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包養價格5)均勻濃度分別比2015年降落46.2%、39.2%、25%,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6項指標周全達標。加強飲用水平安保證和重點流域水淨化防治,開展進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闤闠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4.2%,全國污水處理規模達2.3億立方米,構成全世界最年夜的污水處理才能。強化重點地區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泥土淨化防治,實施化肥農藥應用量零增長行動,畜禽糞污綜合應用率超過76%,秸稈綜合應用率達到87.6%,農膜收受接管率穩定在80%以上。加強固體廢物淨化防治,生涯渣滓分類進展明顯,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才能不斷加強,醫療廢物搜集處置才能年夜幅晉陞。截至2021年末,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周全啟動生涯渣滓分類任務,居平易近小區渣滓分類均勻覆蓋率達到77.1%。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良。印發《新淨化物管理行動計劃》,加強新淨化物管理。

(六)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落實法令第29條規定,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初步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涵蓋了全國年夜部門陸地生態系統和典範陸地生態系統,對生態效能極主要、生態極懦弱區域等進行嚴格保護。青海扎實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在全國率先完成天然保護地調查評估。落實法令第30條規定,加年夜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天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嚴重工程,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獲得有用保護。落實法令第31條規定,深刻實施生態保護補償軌制。福建率先在全省范圍撿拾地點及狀況等。開展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安徽和浙江在新安江流域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全國18個省份在13個流域(河段)樹立了跨省流域高低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七)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加倍嚴格,法治威包養留言板力有用彰顯

嚴格落實法令第25條、59條、60條規定,用足用好法令賦予的查封拘留收禁、限產停產、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執法手腕,依法嚴懲重處環境違法行為,讓包養網法令“長出牙齒”,惡意環境違法勢頭獲得明顯遏制。2015年至2021年,全國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累計下達環境行政處罰決定書106.34萬份,罰沒款數額總計695.50億元。生態環境部等7個部門連續5年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加強對天然保護地監督治理。公安部加強專業警種建設包養管道,連續開展“昆侖”等系列專項行動。檢察機關加年夜對破壞環境資源犯法行為的打擊力度。2015年至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對破壞環境資源類犯法案件提起公訴17.5萬件28.4萬人。2017年7月以來,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近30萬件。周全推進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專門化建設,構建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生態環境司法保證加倍無力。截至2021年末,全國法院共設立2426個環境資源審判組織。2015年至2021年,全國法院共審理一審環境資源案包養件97.7萬余件。各地推動樹立聯席會議、嚴重案件會商督辦、執法聯動、信息共享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重慶設立公安、檢察機關派駐生態環境部門聯絡機構。生態環境部、最高國民檢察院、公安部連續三年開展深刻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法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法專項行動,堅持打擊環境違法犯法高壓態勢。

三、存在的重要問題

在環境保護法實施獲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本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最基礎緩解,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法令實施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生態環境質量同國民群眾對美妙生涯的期盼比擬,同建設漂亮中國的目標比擬還有必定差距。

(一)法定責任有待進包養條件一個步驟落實

處所當局責任需進一個步驟落實。法令第6條規定處所各級國民當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但有的處所環境質量不升反降。2022年第一季度,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率分別同比降落5.2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中心生態環保督察發現,有的處所河道重度淨化長期得不到解決,一些水體返黑返臭,有的工業園區環境問題凸起。有的處所落實法令第26條規定不到位,考察評價體系不完美,考察軌制執行不夠嚴格,考察結果沒有向社會公開。有些處所當局未依照法令第28條規定制訂期限達標規劃。

有的部門落實環保責任有差距。部門處所部門生態環保責任劃分不夠清楚,在落實“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保”責任上還存在不服衡不充足的現象,違規審批不合適國家請求的“兩高”項目。有的處所部門監管不嚴,存在路況建設領域生態破壞和環台灣包養網境違法問題。處所反應,在統籌推進山川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管理方面,需進一個步驟加強部門間協同共同。

企業治污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企業違反法令第41條規定,淨化防治設施尚未建成,主體工程就已投產應用。一些企業違反法令第42條規定,未安裝或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超標排放等違法問題較為凸起。部門企業違反法令第45條規定,存在無證排污、不依證排污等問題。有的企業違反第46條規定,應用應裁減的設備和產品。有些企業未依照法令第47條規定制訂突發環境事務應急預案。

(二)部門法令軌制辦法執行不夠到位

環境監測軌制有待進一個步驟落實。檢查發現,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尚未樹立。一些處所基層監測才能單薄,自動監測覆蓋率不高,有的在線監測設備運行不正常,排污單位和監測機構數據造假問題時有發生。環境影響評價軌制執行還不夠到位。有些規劃未開展規劃環評,存在“重法式輕落實”問題,有的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信息公開軌制有待進一個步驟包養落實。評估顯示,一些處所環境信息內容不周全、公開不及時,有的重點排污企業未依法公開環境信息或信息不完全。區域聯防聯把持度需深刻落實。處所反應,區域聯防聯控在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防治辦法等方面協調不夠,跨區域的年夜江年夜河年夜湖在干主流、高低游、擺佈岸淨化管理和聯合執法司法等方面協調聯動缺乏。環境與安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軌制尚未健全。

(三)淨化防治還存在短板弱項

法令第四章對防治淨化和其他公害作出規定,針對廢氣、廢水、廢渣、農業面源淨化、生涯渣滓等淨化防治規定了具體辦法。全國重要淨化物排放總量仍處高位,部門地區環境問題較為凸起。2021年,全國有35.7%的城市空氣質量尚未達標,一些行業和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淨化管理不到位。2022年上半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臭氧均勻濃度同比上升4.3%。法令第51條請求統籌城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和管網建設滯后是水淨化管理的凸起短板,一些處所污水搜集才能缺乏、處理設施運行不穩定、污泥處理不規范等問題較為凸起。2021年全國地下水Ⅴ類比例達到21.6%,部門重點湖泊富營養化,近岸海域劣四類海域面積比例占9.6%。第二次全國淨化源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源化學需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