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廣昌縣是遠近聞名的“中國通芯白蓮之鄉”,在這座小城,白蓮的故事已經講了千余年。現在,在科技的加持下,這里的白蓮產業正以科技之筆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廣昌白蓮科技小院成立于2019年12月,是江西省成立的首批科技小院,也是國內獨一一個以白蓮為研討對象的科技小院。
“我們在蓮種質資源、新品種選育、土肥栽培、病蟲害防控等方面開展了大批的研討任務。”廣昌縣白蓮產業發展中間主任謝儀柏說道。
在廣昌縣蓮花科技博覽園深處,占地20畝的蓮種質資源圃好像一座露天實驗室,500余份來自世界各地的蓮種質資源正靜靜生長,這是今朝國內保留品種類型最為豐富的蓮種質資源圃之一。來自江西農業年夜學的研討生張效源邊記錄數據邊解釋:“我們的實驗室就在資源圃旁邊,獲得的數據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剖析、研討。”
科技小院通過對蓮種質資源圃近150份種質資源的重要農藝性狀、品質性狀及抗病性進行周全系統的鑒定評價,為蓮種質資源改進及高產、優質、抗病新品種選育供給主要參考。
良果需求良種。1994年,廣昌縣便開展了航包養網天誘變育種研討,開創了全國蓮屬作物航天育種的先河,勝利培養了“太空蓮”系列品種,此中“太空蓮36號”成為我國子蓮主栽品種和骨干親本。
為了追趕前輩的腳步,科技小院的成員們一頭扎進了白蓮科技研發,終年在田間地頭和實驗室來回奔走,“好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們的任務常態。在日復一日的試驗研討中,廣昌白蓮在現代種業及配套技術等方面都獲得衝破性進展,現今已初步選育出了“太空45號”“太空66號”“贛優18號”“贛優42號”等新品種。
小院成立以來,團隊專家們依托這一平臺,持續創包養平臺推舉新、創造。近年來,科技小院先后申請并獲批科技研發縱向項目6項,橫向項目1項,總資金300包養網價錢余萬元,先后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此中4項獲得授權專利。
科技高峻上,小院接地氣。科技小院的團隊專家既當白蓮“醫生”,也當技術指導員。
“多虧專家們來得及時,否則我這20畝蓮田就全毀了。”旴江鎮蓮農鄧興銘至今還心有余悸。當時蓮子表面無缺但內部發黑腐敗,眾多蓮農怎么都找不到病因。
連續排查中,小院團隊成員偶爾捕獲到一只蝽類害蟲,經實驗室檢測在其口器分離出病原菌,破解了“隱形傳播鏈”。團隊隨即開發出“病蟲雙殺”計劃,通過精準施藥切斷傳播鏈,有用地把持了該病的進一個步驟擴散。
江西農業年夜學農學院副院長、井崗學者特聘傳授、廣昌白蓮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崔汝強傳授說,科技小院開創了農技服務新范式,通過專家駐點、需求導向的任務機制,構建起對接農業生產和農平易近需求縱貫橋梁。
為了促進農平易近增產、增收,科技小院還整合相關項目資金以“科技小院+依托單位+村集體+農戶”的一起配合共贏形式,在廣昌縣旴江鎮下湖村樹立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600余畝,先后示范推廣新品種5個及新技術6項,輻射推廣面積達12000余畝,輻射帶動農戶2000余戶。
科技小院還研發出了蓮田套種空心菜、蓮田套種澤瀉/生產花苔澤瀉等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等,并參與到白蓮機械加工社會化服務點的選址及項目包養網對接中,極年夜地促進地盤增產、農業增效、農平易近增收。同時,應用航天誘變產生的變異,選育了一批觀賞性蓮品種,這些品種已推廣到我國風景名勝區如北京北海公園、杭州西湖公園等地,成為國內水體造景的首選品種。
“科技小院好像產業振興的動力引擎,以科技賦能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在推動傳統農業提質增效、鋪就村平易近致富快車道中彰顯焦點價值。”廣昌縣科協負責人鄧瑩說道。(記者 劉婧宇)
發佈留言